025-83701931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论与综述
  • 黄玮婷,白圆,马睿,敬宗显,万馨雯,吴海龙,刘洁
  • 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砷污染水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4.(3):1-6[摘要](104)[PDF](47)
    综述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的结构、特性及其在砷污染水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共沉淀、水热合成、离子交换、溶胶〖CD*2〗凝胶、焙烧等LDHs制备方法,以及表面改性、插层、焙烧复原等改性方法。分析了LDHs吸附除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在材料合成、优化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形成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发选择性和稳定性更强的复合材料、提升在复杂基体中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探讨同构置换对层状结构的影响等后续研究方向。
研究报告
  • 王珍,冯徽徽,王诗涵,邹滨,李世杰,王姝
  •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 2024.(3):7-14[摘要](72)[PDF](27)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 金都,刘新平
  • 2005—2020年新疆14地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综合评价分析
  • 2024.(3):15-20[摘要](57)[PDF](27)
    选取200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从碳排放经济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承载能力3个方面构建碳排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Topsis法对新疆14地州市碳排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新疆碳排放总量由2735万t增长至18499万t,在碳排放经济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承载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恶化;研究期间新疆14地州市中有9个城市碳排放综合评价值呈下降态势,碳排放低效型、协调型和能源结构失衡型城市数量变化不明显,碳排放压力型城市数量增加。建议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碳排放经济效率、能源结构转型方面进行碳减排管理。
  • 陈晗奕,陈一灵,洪志坤,游璐萍,郑先鑫,王琳,许章华
  •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碳足迹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优化研究
  • 2024.(3):21-26[摘要](62)[PDF](32)
    选取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为研究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核算该地区2011—2020年大豆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全省各地级市(地区)大豆生产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确定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提出大豆生产的生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2011—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碳足迹平均值为0.337kg/kg(以CO2当量计),整体呈现反复波动、“北多南少”的格局;在所选的9个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碳足迹影响因素中,农药、种子、柴油3个因素的贡献度最大。
调查与评价
  • 金璞珺,赵俊,阿依吐尔逊·沙木西,王志强,石晶
  • 哈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 2024.(3):27-34[摘要](73)[PDF](27)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1990—2020年哈密市碳储量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碳储量空间驱动因素,并采用PLUS模型预测204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1990—2020年哈密市耕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生态系统碳储量共增加3855.93×104t,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与人为干扰指数是主要驱动因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移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移是碳储量减少的主导因素。2040年哈密市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值为50 525.62×104t,伊州区和巴里坤县为未来碳储量主要增加区
  • 刘玉飞,朱迎军,陈林茜,殷燕,程方平
  • 2020—2022年温岭市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特征研究
  • 2024.(3):35-40[摘要](59)[PDF](33)
    2020—2022年在浙江省温岭市近岸海域布设监测断面,采集海洋垃圾,分析其分布和组成特征,解析其来源,并使用清洁海岸指数(CCI)及危险物品指数(HII)对海滩垃圾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温岭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年平均数量密度为37.7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年平均数量密度为3 568.2个/km2;海滩垃圾数量密度为5 813.5个/km2。海洋垃圾主要材料类型为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其主要来源于陆地人类生产活动。近岸海域CCI和HII指数年均值分别为0.11和0.66,表明温岭市洞下沙滩处于非常清洁且安全水平。
  • 徐季雄,徐敏月,王金东,黄睿
  • 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24.(3):41-46[摘要](64)[PDF](31)
    为了解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分4个季节布设5个断面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6属39种,物种组成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占比分别为35.90%、33.33%和23.08%;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虽然在空间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呈现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距离分析均显示,着生藻类群落变化主要体现在季节差异上,夏季和冬季较春季和秋季变异程度更高;环境因子冗余分析(dbRDA)表明,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之间演替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总氮是营养盐指标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子。
监测技术
  • 李梅,刘聪,曹毅,梁漫春
  • 太赫兹时域光谱法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
  • 2024.(3):47-50[摘要](42)[PDF](24)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法采集溶液时域数据,经过去噪和时域分析,汞、镉、铜离子溶液分别在频率为1.7THz、0.7THz、1.2THz位置上建立线性模型,得到拟合效果最佳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9、0.896、0.932。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mg/L~0.002mg/L,空白加标样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0%,加标回收率为94.0%~102%。将该方法用于测定某污水处理厂两个进口的实际水样,结果汞离子未检出。
  • 秦兴秀,杨敏娜,王来梁
  • 固相萃取-UPLC-MS/MS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多种抗生素
  • 2024.(3):51-54[摘要](42)[PDF](34)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25种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2.0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01ng/L~2.85ng/L,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3%~8.0%。将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地表水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高、低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61.2%~102%。
  • 张文斌,郑璇,张秀,赵晶
  • HPLC-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医疗废水中抗生素残留
  • 2024.(3):55-58[摘要](40)[PDF](22)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医疗废水中的20种超痕量抗生素残留,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24ng/L~122ng/L。空白水样和实际水样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2%~108%和75.8%~114%,6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4%~8.4%和1.7%~8.1%。将该方法用于测定重庆市2家三甲医院医疗废水中的超痕量抗生素残留,结果有11种抗生素检出,其余均为未检出。
  • 郭梦婷,王尹菲,李文斌,邓红艳,阳红
  • 不同两性复配修饰半碳化纤维对Pb2+的吸附差异
  • 2024.(3):59-62[摘要](42)[PDF](29)
    以聚丙烯腈为原料制备半碳化纤维(SCF),经化学和生物两性修饰后,再以海藻酸钠进行复配修饰,得到不同的两性复配修饰SCF,通过试验考察其对Pb2+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特征,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qm)为495.09mmol/kg~770.56mmol/kg,两性和两性复配修饰后的SCF对Pb2+的吸附量提高了1.8%~55.6%。pH值升高有利于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离子强度在0.01mol/L~0.5mol/L范围内,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0.1mol/L时达到最大。热力学参数表明,Pb2+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创新与探索
  • 蒋文翠,冉江华,王铭明,金冠锋,耿庆宝,曾荣俊,瞿佳,孔维博
  • 高海拔工程扰动区不同植物生态修复适应性研究
  • 2024.(3):63-67[摘要](36)[PDF](27)
    以砂生槐、白羊草、黑穗画眉草、狗尾草、白三叶草等5种先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调查和土壤采样室内养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不同试验区ShannonWiener指数(H)表现出显著差异,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明显,不同群落 H值依次为黑穗画眉草植物群落>白羊草植物群落>砂生槐植物群落>白三叶草植物群落>狗尾草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效氮含量、含水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区,砂生槐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最好,白三叶草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
  • 张丽,刘伟,黄蕾,阿依古丽·买买提,张雯靖林,马雪琴
  • 煤矸石模拟淋滤实验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分析
  • 2024.(3):68-72[摘要](35)[PDF](25)
    以新疆某采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研究煤矸石中Cu、Cd、Cr、Pb的淋出浓度特征,分析4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评价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考察淋滤条件对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u、Cd、Cr、Pb在淋滤前期表现为淋出浓度较高,释放速率较快的特征,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各金属元素的淋出浓度降低,释放速率减缓,直至淋滤后期淋出浓度趋于稳定,释放量达到平衡;释放量和淋出率分别表现为Cr>Cu>Pb>Cd和Cd>Cr>Cu>Pb;除Cd外,其余金属元素的释放量随淋滤液pH值的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增加而升高。
  • 陈妙,薛兴钊,李顺姬,曹泽磊,孟小兰,党小庆,黄宇广
  • 西安市典型行业VOCs源成分谱及环境影响
  • 2024.(3):73-77[摘要](52)[PDF](26)
    采用苏玛罐采样-GC/MS法分析西安市家具制造、表面涂装、汽车整车制造和印刷行业VOCs成分谱,计算不同工序VOCs对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西安市不同行业TVOC排放值为0.332mg/m3~45.7mg/m3,涂装行业最高,其次是印刷工序和木质家具制造,汽车软装和印刷覆膜工序较低。木质家具VOCs主要为芳香烃、含氧类有机物和烷烃,随着油性漆替换为水性漆,芳香烃占比下降,含氧类有机物占比上升。汽车喷涂VOCs主要为芳香烃和含氧类有机物,印刷行业VOCs中含氧类有机物占比高。表面涂装排放VOCs对生成O3和SOA贡献最高,印刷行业 ROF 最小,汽车软装工序 RSOA 最小。
  • 王厚俊,戴源,陈宇洁,张开源,高乾,白爽
  • 基于多光谱遥感技术的高邮湖菹草时空演变及原因分析
  • 2024.(3):78-82[摘要](64)[PDF](26)
    为了解高邮湖优势沉水植物菹草剧烈变化的原因及其时空演变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利用2019—2023年长时序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结合现场和水质自动站监测,对高邮湖菹草与水质开展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菹草的生长与水温、浊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在生长期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而在衰退期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高邮湖的菹草盖度由2020年的65.5%下降至2023年的5.9%,对区域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指数产生不利影响;菹草的消失与水位变化、藻类影响、鱼类数量及其优势种变化密切相关,高邮湖存在由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化的趋势。
  • 邱巨龙,刘树洋,王华,牛淮金,苏庆,张艳红
  • 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减排路径研究
  • 2024.(3):83-87[摘要](66)[PDF](24)
    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源,以及现有核算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核算范围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环节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直接排放,以及能耗、药耗隐含的间接排放。以江苏省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表明,电力消耗是污水处理厂 CO2 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53.85%),CH4排放占比为28.96%。基于此,从节能降碳、降耗增效和工艺优化3个方面提出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建议尽快组织制定统一的核算技术指南,开展重点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
  • 检索项: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