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与改革 |
2020.32(6):1-4 | ![]() | [摘要](94) | ![]() | [PDF]() |
基于2017—2019年上海市环境检验检测行业资源统计数据,分析了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及细分领域的营收情况,发现了以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污染源检测为增长热点等特征。基于对机构改革与市场准入情况、行业集中度与市场竞争关系、机构规模与营收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第三方环境检测领域存在着诚信机制缺位、机构资质能力薄弱、管理体系运行乏力等风险,提出了提升质量管理和资质建设两大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监管动向和重点、参与行业协会建设构建诚信自治模式等对策。 |
2020.32(6):5-7 | ![]() | [摘要](69) | ![]() | [PDF]() |
分析了江苏省噪声自动监测现状,针对存在的发展相对缓慢、系统分布不均衡、仪器设备未得到有效更新和维护、数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尽快提升全省噪声自动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 |
![]() | 专论与综述 |
2020.32(6):8-12 | ![]() | [摘要](45) | ![]() | [PDF]() |
介绍了再生水中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比较了不同来源PAHs在土壤中行为的差异性。提出通过制备吸附材料、采用膜技术和高级氧化等手段去除再生水中的PAHs,通过增强土壤吸附性、提高微生物活性及筛选高效吸收降解植物等阻控技术防治再生水农灌过程带来的PAHs污染,指出采取多种方法协同降解再生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PAHs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 | 研究报告 |
2020.32(6):13-17 | ![]() | [摘要](49) | ![]() | [PDF]() |
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区,从生态敏感性、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角度分析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以生态用地为约束评价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中度敏感区占比最高,为4170%,主要处于以高、中覆盖度草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为主的浅山区和脑山区的相交区域;高度敏感区占比1513%,集中分布于以林地为主的脑山区。9887%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处于非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内,流域内城乡建设用地类型空间布局总体上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布局合理;水域、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的改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不适宜开发利用。 |
2020.32(6):18-22 | ![]() | [摘要](49) | ![]() | [PDF]() |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原地修复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监测药剂注入前后电阻率的改变来推断药剂和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药剂扩散的影响半径介于2 m~4 m之间;其影响深度根据注药点和土壤渗透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在16 m处注药的影响深度大于监测深度20 m,ERT技术在监控原位注入修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2020.32(6):23-27 | ![]() | [摘要](50) | ![]() | [PDF]() |
基于全国水质监测站点数据和Landsat 8 OLI数据,分析各个站点pH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氨氮 4项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参数变异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监测站点水质参数变异程度较小,水质状况良好;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参数的影响不同,在1 200 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对水质参数的解释率最大;农业用地在300 m缓冲区内会使水质恶化,可在较大尺度上对水质有净化作用,林地和水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建设用地对水质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
![]() | 调查与评价 |
2020.32(6):28-32 | ![]() | [摘要](52) | ![]() | [PDF]() |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孔观测资料,运用DRASTIC模型与GIS软件的区叠加功能,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作评价,以及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较高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台地区及其附近,防污性能中等区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防污性能较低区主要沿河流及其分支河道的漫滩、一级阶地等地带呈条带状分布。总体来看,该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好。 |
2020.32(6):33-37 | ![]() | [摘要](55) | ![]() | [PDF]() |
筛选识别成都市多环芳烃(PAHs)污染重点源和区域,采集57个土壤样品,利用人体暴露风险模型对16种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连片区局部有PAHs潜在渗漏风险,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和交通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等不直接产生PAHs;土壤PAHs主要来源途径为企业VOCs排放与沉降、汽车尾气与大气中PAHs沉降、废矿物油泄漏入渗;PAHs主要离去途径为入渗地下水、冲淋径流进入地表水、植物吸收;智能设备制造、化工用地存在PAHs人体健康及环境生态风险。 |
2020.32(6):38-42 | ![]() | [摘要](50) | ![]() | [PDF]() |
运用氮、氧双同位素对聊城市城郊浅层地下水硝酸盐进行溯源,基于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在396 mg/L~389 mg/L之间,52%的监测点硝酸盐质量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限值(20 mg/L);地下水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化肥中的NH+4,其次为化肥中的NO-3和土壤中N的矿化作用;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未成年人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区域人群硝酸盐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为饮用区域地下水。 |
2020.32(6):43-46 | ![]() | [摘要](53) | ![]() | [PDF]() |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区域内千人桥镇和桃溪镇的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两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种植业TN、TP的排放量为4578 t,污染负荷率为2075%;畜禽养殖业COD、TN、TP的排放量为2659 t,污染负荷率为1205%;农村生活源COD、TN、TP的排放量为14828 t,污染负荷率为6720%。在选择的3个评价因子中,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6947%),其次为TN(2822%),TP最低(231%)。农村生活污染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
![]() | 监测技术 |
2020.32(6):47-49 | ![]() | [摘要](50) | ![]() | [PDF]() |
在酸性条件下,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进行衍生反应,以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和乙腈-丙酮(体积比为1〖DK(〗∶〖DK)〗1)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衍生物经Atlantis T3 C18分析柱分离,在540 nm波长下检测。六价铬在0001 mg/L~0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500 mg/kg,标准样品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9%~35%,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60%~985%。 |
2020.32(6):50-53 | ![]() | [摘要](41) | ![]() | [PDF]() |
针对传统林格曼黑度检测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数据溯源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烟气图像采集、GPRS自动上传、图像处理判定结果的智能化林格曼黑度检测系统。经过多次实地测定,该系统所测定的烟气黑度等级与人工测定的黑度等级一致。 |
2020.32(6):54-57 | ![]() | [摘要](52) | ![]() | [PDF]() |
水样经HLB小柱富集、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水样中MC-LA、MC-LF、〖JP3〗MC-LR、MC-LW、MC-LY、MC-RR、MC-YR、MC-WR等8种微囊藻毒素。试验表明,8种微囊藻毒素在0500 μg/L~〖JP〗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1 μg/L~0005 μg/L,自来水空白样品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25%~998%,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9%~112%。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珠海本地水产养殖鱼塘和小型水库的水样,结果均未检出 |
2020.32(6):58-60 | ![]() | [摘要](57) | ![]() | [PDF]() |
采用固相微萃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Insitu SPME/GC-MS)分析地表水和废水中6种有机磷农药,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6种有机磷农药在200 μg/L~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33 μg/L~122 μg/L,低、高质量浓度标准溶液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68%~175%,加标回收率为849%~109%,与实验室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
![]() | 创新与探索 |
2020.32(6):61-64 | ![]() | [摘要](67) | ![]() | [PDF]() |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7 ng/L~278 ng/L,
表明PAHs季节性污染差异较为显著,夏季PAHs污染状况明显高于春季。PAHs的组成均以中低环芳烃(2~3环)为主,且Ant/(Phe+Ant)、Flu/(Pyr+Flu)和BaA/(BaA+Chr)比值显示9个水源地PAHs污染均来源于水源地上游煤炭、木材等燃烧产物。 |
2020.32(6):65-67 | ![]() | [摘要](58) | ![]() | [PDF]() |
采用GC-MS法测定拉链排咪、塑料制品、包装印刷行业的生产车间无组织VOCs排放,得到3个工业源VOCs源成分谱。结果表明:不同工业源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明显差异,拉链排咪以苯系物为主,占比3529%,主要污染物为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塑料制品中苯系物占比为4735%,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为主要污染物;包装印刷中苯系物质量分数高达6367%,甲苯、1,2,4-三甲苯、丙酮为主要污染物 |
2020.32(6):68-71 | ![]() | [摘要](55) | ![]() | [PDF]() |
采用批量处理法探究活性硅酸钙(S)、膨润土(B)、硅藻土(D)的添加对紫色土(P)吸附四环素(TC)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对TC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qm在564 mmol/kg~5413 mmol/kg之间,且当材料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土样对TC吸附效果最佳;相同材料添加比例下,土样对TC的吸附量均呈现出P-B>P-S>P-D>P;热力学参数表明,TC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当pH值为5、离子浓度为01 mol/L时吸附量达到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