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与改革 |
2023.(1):1-3 | ![]() | [摘要](120) | ![]() | [PDF]() |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
2023.(1):4-8 | ![]() | [摘要](46) | ![]() | [PDF]() |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性产业和高碳排放行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国内外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苏省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由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钢化联产协同处置和低碳突破性创新等技术综合集成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路径。 |
![]() | 专论与综述 |
2023.(1):9-13 | ![]() | [摘要](103) | ![]() | [PDF]() |
系统总结了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全球、区域、局地等不同尺度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地面监测、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3种方法受排放源多样、成分复杂、时空变异显著等因素影响,在尺度效应、成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监测方法、改进监测模式、融合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在不同排放阶段的变化解析研究及在不同圈层间的迁移全过程研究等建议。 |
![]() | 研究报告 |
2023.(1):14-19 | ![]() | [摘要](65) | ![]() | [PDF]() |
利用福州地区139个自动站2012—2020年逐时气温资料,对福州城市热岛时空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加密自动站清晰地展现了福州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表现为“多中心”特征,即除了福州市中心城区的热岛主中心外,在闽清县城区和福清市城区还有两个副热岛中心,热岛强度在0.8 ℃~1.6 ℃之间。此外,除永泰及闽侯等山区呈负热岛外,大部地区呈正热岛。在城市热岛演变趋势上,福州郊区及山区大部呈减少趋势,呈增长趋势的区域仅分布在闽清、罗源沿海、永泰东部、中心城区、闽侯南部、福清北部、长乐南部、连江西部等地区,速率为每10 a 0 ℃~0.25 ℃。 |
2023.(1):20-25 | ![]() | [摘要](58) | ![]() | [PDF]() |
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域,从数据采样密度、实测数据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空间插值方法插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样密度降低,AOD空间插值结果与原始影像的拟合优度R2呈幂函数递增,拐点在5%附近,自然邻域插值法表现最好;插值后卫星AOD有效数据天数比例提高到约70%,相关系数R>0.8,年均值由0.48升高到0.66,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减低。标准差由0.27升高到0.38,从北往南逐渐降低;有效数据天数比例随降水量由南到北递减呈现相反递增趋势,水面和山地有效数据天数比例低。数据采样密度为5%时,插值结果与原始影像的空间自相关、标准差和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73和0.69。 |
![]() | 调查与评价 |
2023.(1):26-31 | ![]() | [摘要](60) | ![]() | [PDF]() |
于2020年9月在太滆运河、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布设14个监测点位,调查入太湖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采用Goodnight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多样性指数(H)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检出底栖动物6纲18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由高到低为竺山湾(H=1.20)>徐家大塘(H=1.09)>太滆运河(H=0.67)>漕桥河(H=0.3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氮、正磷酸盐等因子与寡毛类生物量呈正相关,叶绿素a、IMn与摇蚊幼虫生物量呈正相关。生物学评价表明,太滆运河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
2023.(1):32-37 | ![]() | [摘要](55) | ![]() | [PDF]() |
在珠海市3种不同类型农业区域内采集69个表层土壤和26个农产品样品,使用GCFID方法检测6种优先控制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分析区域内PAEs的污染特征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农业土壤样品中Σ6PAEs值范围为未检出~1.21 mg/kg,平均值为0.40 mg/kg,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土壤中PAEs以DnBP和DEP为主。农产品中∑6PAEs值范围为0.08 mg/kg~3.80 mg/kg,平均值为1.54 mg/kg,水稻、水果和蔬菜对PAEs的富集系数分别为6.23、2.50和2.80~7.06。成人和儿童PAEs的致癌风险分别为2.86×10-5和5.02×10-5,均高于人体致癌风险10-6水平。饮食摄入PAEs是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最大暴露途径,DEHP对人体两种风险的贡献最大。 |
2023.(1):38-42 | ![]() | [摘要](42) | ![]() | [PDF]() |
2016—2021年夏秋季期间在大通湖布设18个采样点,对大通湖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指标采样分析,并应用综合营养指数对其水质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大通湖浮游植物共鉴定出6门71属,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生态修复后大通湖浮游植物细胞数和Chla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20年达峰值,分别为7.20×107 个/L和12.56μg/L。蓝藻门的优势地位逐渐加强,2016—2021年蓝藻门占比由42.8%增长至85.5%,其中微囊藻和长孢藻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大通湖水质营养状态在沉水植物修复后2019年由轻度富营养短暂降为中营养水平,由于2019年冬季沉水植物消亡及次年未复苏,2020年又反弹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
![]() | 监测技术 |
2023.(1):43-47 | ![]() | [摘要](54) | ![]() | [PDF]() |
以民主村断面上游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物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现场快速筛查、实验室分析及现场实地勘查结果,判断重点监测区域污染情况,并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及现场排查对民主村断面所在的兴盐界河开展全流域排查。结果表明,兴盐界河沿线排污口众多,民主村断面汇水区域及兴盐界河沿线广泛受到养殖业、生活源、种植业污染,河内源污染严重,加之水流不畅、汛期放大污染等自然因素,导致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标,全年平均水质超Ⅲ类。 |
2023.(1):48-50 | ![]() | [摘要](41) | ![]() | [PDF]() |
通过淋溶试验分析生物炭热解温度、生物炭与尿素比例、粘结剂含量对生物炭基缓释肥缓释性能的影响,采用土壤培育试验研究生物炭基缓释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下热解而成的生物炭缓释性能优于300 ℃下热解形成的生物炭;生物炭添加比例和粘结剂含量的增加能提升生物炭基缓释肥的缓释性能;生物炭基缓释肥的加入可降低培育土壤的容重,增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
2023.(1):51-54 | ![]() | [摘要](62) | ![]() | [PDF]() |
采用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分别在热光透射法(TOT)NIOSH 5040、870升温协议和热光反射法(TOR)IMPROVEA升温协议下测定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并将各测定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NIOSH 5040)与实验室分析(IMPROVEA)结果的相关系数R>0.8,总体相关性较好,EC值差异略大;在线监测与实验室分析在NIOSH 870协议下TC测定值总体相近,OC与EC测定值略有差异;在线监测中NIOSH 5040协议下的OC测定值略低于870协议,EC测定值略高于870协议,日常监测中两种温度协议均可选择。 |
2023.(1):55-58 | ![]() | [摘要](50) | ![]() | [PDF]() |
用3种入侵植物的地上(O)和地下(U)凋落物浸提液(Le)对紫色土进行修饰,采用批处理法研究各Le修饰土样对金霉素(CTC)的等温吸附特征,分析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对C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Le修饰紫色土对CTC的吸附等温线最适用于Freundlich模型描述;当pH值为2,离子强度为0.1 mol/L和试验温度40 ℃时,一年蓬(Conyzaannumus)Le修饰紫色土对CTC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1.68 mmol/kg~7.94 mmol/kg;当Le修饰比例为100%时,OLe和ULe修饰紫色土对CTC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且OLe修饰紫色土对CTC的吸附效果相比ULe更佳。 |
![]() | 创新与探索 |
2023.(1):59-63 | ![]() | [摘要](52) | ![]() | [PDF]() |
用改进的生态足迹因子对长沙市2002—2016年的生态足迹及其脱钩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构建灰色GM(1,1)模型对长沙市生态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沙市生态足迹由期初的8.63×106hm2逐年增加到期末的1.16×107hm2,同期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1.99×106hm2逐年增加到2.03×106hm2,生态赤字由-6.65×106 hm2先升后降至-9.58×106hm2;灰色GM(1,1)模型预测得到2030年生态赤字将上升到-1 368.03 hm2。 |
2023.(1):64-67 | ![]() | [摘要](46) | ![]() | [PDF]() |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
2023.(1):68-71 | ![]() | [摘要](68) | ![]() | [PDF]() |
在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27个,测定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等元素,并运用统计分析、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测定结果做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除As外,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中Cd、Cu、Cr、Hg、Ni、Pb、Zn的测定均值均超过青岛市土壤背景值。Cd、Pb、Zn空间分布大体一致,测定值最高的地方均是离石油化工区最近的地方。Cr、Cu、Ni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低。而Hg则相反,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高。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不宜用作农用地,除1处不宜用作建设用地Ⅰ类外,其他均可作为建设用地Ⅰ类和Ⅱ类。 |